智慧停车逐渐成为解决城市停车矛盾的重要措施
来源: | 作者:车的家 | 发布时间: 2023-10-06 | 527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进一步优化道路交通环境,缓解“行车难、停车难”问题,针对城市的机动车快速增长和道路交通资源缺少的矛盾,城市规划者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城市停车特征和需求规模,优化停车布局,论证停车场规划的可实施性。通过增加公共停车场供给,改善城市停车难现状,减少机动车随意停放,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一般来讲,停车场分类根据停车设施管理体制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将停车设施分为公共停车场(库)、专用停车场(库)、路内停车场。

公共停车场(库):指根据规划建造的以及公共建筑配套建造的经营性机动车停放场所。公共停车场(库)又分为以下三种:配建公共停车场—面向社会停车的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其停车场用地属于建筑物开发用地的一部分。路外社会公共停车场—设置在路外的、面向社会停车的公共停车设施,其用地性质属于社会公共停车场用地。路内公共停车场—设置在道路红线以内、面向社会停车的公共停车设施,其用地性质属于道路用地。

专用停车场(库):指供本单位、本居住区机动车停放的场所和私人停车泊位,专用停车场(库)均为配建停车场。

路外公共停车场规划技术准则遵循规模适宜、分散布局。泊位数控制在50300 左右,容量过小不宜管理,平均占地面积大;容量过大则进出不便,且受服务半径的限制带来使用率下降的缺点,除个别特殊情况外,最大不超过350 个泊位。服务半径适宜,均匀分布。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服务半径,在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300m,一般地区不应大于500m

停车设施及其停放使用状况的调查工作是停车设施规划和管理的根本所在。只有通过调查,在掌握了车辆的停车规模、停车时间分布、停车空间分布、停车目的、停车后步行距离、停车收费等一系列停车特征参数的条件下,才能科学合理的进行停车需求预测、停车政策的确定等。

城市停车场是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健康发展,解决未来城市停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鼓励建设停车场的,因此就需要我们尽早地对停车场进行综合全面地研究,不断完善停车场的规划与设计。而现阶段来看,城市停车场的建设正在逐步已机械停车设备结合,采用物联技术,数字联通,将所有资源纳于一体,形成城市停车新规模,与时俱进的解决城市的停车难题。